零售通的困境给到互联网的启示

2020-11-10 10:01
37

在快消品领域,阿里巴巴旗下的零售通可是大名鼎鼎的存在。


2016年创业至今,零售通已经覆盖150万家小店,是中国快消品B2B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。


然而,高速成长无法掩盖的是——零售通目前还没有成功的盈利模式。


虽然阿里巴巴并不着急让其盈利,但利润是企业价值的试金石,商业模式一天不成熟,零售通就一天无法自证其社会价值——这是零售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。


2020年8月28日的零售通战略发布会,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说:以前,阿里巴巴零售通主要是站在品牌商视角,帮助品牌商优化分销渠道;而今年的战略发布会则是以小店为视角,重在推动小店数字化转型,发展小店经济;我们要用新供给、新商品和新的运营能力,给百万小店新活法。


一、零售通的困境


1. 快消品零售的逻辑

快消品零售一直讲究人货场:货是基础,场是纽带,人是目的。

发展早期的快消品经销模式是以货为重心的。

近年的快消品经销模式则更注重场——品牌商把渠道管控下沉,强调对渠道的覆盖,以及终端的陈列和生动化。

渠道管控下沉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,这意味着物流体系的同步下沉,以及销售团队的大幅扩张,这就是所谓的深度分销;深度分销是一种很重的模式,巨大的成本与管理难度,让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。

但是,它却支撑起了可口可乐、康师傅等顶级快消品企业的辉煌销售业绩;值得注意的是,“场”并不能替代“货”的作用,“货”是零售业的根本,任何快消品企业都不能跳过“货”这个环节。

其实,零售的本质本来是以“人”为核心的,不管是货还是场,本质上都应该围绕着人来构建;而新零售充分利用了当下时代的红利,通过数字化重构货与场,使得“人”的体验大大增加,让线下店突破了坪效天花板;因此,新零售必然是大势所趋。


2. 零售通的逻辑与困境


直到2019年,零售通的战略都是以品牌商为核心的,即解决品牌商的深度分销问题。

深度分销的核心就是终端铺货,即货+场。

2000+品牌商和经销商,40万+SKU,渗透中国25%夫妻老婆店,快消品B2B行业当之无愧的No.1;但是,我们也要看到零售通持续的巨额亏损,以及低下的小店采购额占有率(采购额占有率=零售通平台采购额/小店总采购额)。

这背后的原因在于,品牌商花了20年才拆掉大经销商,建立起了深度分销体系,现在为什么又要再造一个“大经销商”呢?

品牌商永远希望自己掌控渠道,毕竟渠道是品牌商的生命线;零售通有的,康师傅们也都有,那为什么非零售通不可呢?

同时,零售通并没有自研商品,其主力商品仍然是标品;也就是说——小店对零售通没有忠诚度。

这就是为什么在2020年,零售通喊出了新的口号:以小店为视角,推动小店数字化转型,发展小店经济。

但是,这样的逻辑仍然没有跳出传统的“货+场”模式,无非是视角从品牌商转移到了小店罢了;虽然要发展小店经济,必然会涉及以“人”为核心,重构小店的“货”与“场”。

盒马和7-11的成功,都是围绕着“人”重构了“货”与“场”,亲自验证成功后,再复制到其他店;旧城改造比新城建设的难度大得多,给一盘散沙的居民们提供工具和材料,然后指望他们自己完成改造,这种模式的难度无疑是巨大的。


二、产业互联网的启示


产业互联网也是旧城改造的工作。

我接触了一些创业者,看到了不少做产业互联网的打法;有从大B(品牌商)出发,通过给他们提供SaaS工具,逐步切入下游的打法;也有从小B(门店)出发,通过整合小B力量,提高对上游议价能力的打法。

这些打法本质上都是对“存量”的优化

从本质上来说,产业互联网是为消费者服务的,如果没有紧抓住这一点,就很难有颠覆式的创新。

铃木敏文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几乎重整了7-11的供应链。

我们为什么总是嫌产业互联网很慢?

因为它做的是旧城改造的工作;更重要的是,我们总是在关注存量的优化,而忘记了,整个供应链的目的,都是为消费者服务;同时,产业互联网们所依仗的数字化工具,SaaS公司也能提供。

那么,这样的产业互联网,既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价值,也不能给供应链带来新的效率,它凭什么就该快呢?


三、结语


通过给品牌商提供服务切入产业互联网,无疑是一种安全的打法;它虽然慢,但它服务于强势的一方,可以分享到产业的利润。

而有着改造产业结构野心的平台方,如果眼光仍停留在“存留优化”上,指望通过数字化工具改写利益格局——这样的路可能是轻松的,但是注定也是更漫长和危险的。

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提交评论
评论一下